松茸菌
基本簡介
松茸(Tricholoma Matsutake [S. Ito et Imai] Sing)屬擔子菌亞門,、層菌綱、傘菌目,、口蘑科,、口蘑屬。
學名松口蘑,,別名大花菌,、松茸、剝皮菌,,納西語稱“裕茂蘿”,,是麗江地產(chǎn)菌類中的山珍,有鮮貨和鹽漬兩種,。菌蓋初為半球形,,后展開成傘狀,表面干燥,、灰褐色或淡黑褐色,,菌褶白色,秋季生于紅松,、落葉松和油松林地,。松茸在日本、歐洲享有高聲譽,,被視為食用菌中的珍寶,,被為“蘑菇之王”,。在古代日本,松茸是老百姓向貴族和天皇進貢的珍品之一,,有“海里的鯡魚籽,,陸地上的松茸”的說法。在云南麗江納西族地區(qū),,松茸也是婚宴上的珍貴菜肴之一,。
形態(tài)特征
子實體散生或群生。菌蓋直徑5-20CM,。扁半球形至近平展,,污白色,具黃褐色至栗褐色平狀的纖毛狀的鱗片,,表面干燥,,菌肉白色,肥厚,。菌褶白色或稍帶乳黃色,,較密,彎生,,不等長,。菌柄較粗壯,長6-14CM,,粗2-2.6CM,;菌環(huán)以下具栗褐色纖毛狀鱗片,內實,,基部稍膨大,。菌環(huán)生于菌柄商埠,絲膜狀,,上面白色,,下面與菌柄同色。孢子呈白色,;孢子無色,,光滑,款橢圓形至近球形,,6.5-7.5mmx4.5-6.2mm,。秋季生于松林或針闊混交林地上,群生或散生,,有時形成蘑菇圈,。
營養(yǎng)價值
據(jù)分析,鮮松茸約含水分89.9%、粗蛋白17%,、純蛋白8.7%,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,、B2,、維生素C及維生素PP。許多文獻記載,,松茸具有強身,、益腸胃、止痛,、理氣化痰,、驅蟲等功效,還具有治療糖尿病,、抗癌等特殊作用,。由于松茸所含有的激素類物質較多,對改善更年期內分泌失調,、性功能失調等癥狀有一定療效,。松口蘑發(fā)酵菌體絲體水提液中菌絲體蛋白質(TMP-B)在體外具有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。其子實體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S-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別為91.8%和70%,。
它長在寒溫帶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,。宋代《經(jīng)史證類務急本草》有過記載。研究證明,,松茸富含蛋白質,,多種氨基酸,不飽和脂肪酸,,核酸衍生物,,肽類物質等稀有元素。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采集,、食用,。
松茸一般適用于燒、扒,、燉,、蒸、炒,、煎等烹調方法,,烹制時應突出其自身獨具的鮮香味。代表菜有爆炒松茸,、干煎松茸,、炒雞片松茸等。
分布地域
生長松茸的地方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,即美人松,、大理香花,、沙壤土,采集較困難,,產(chǎn)地老百姓夜間打手電上山,,采下后應用冰袋降溫,一般只可保鮮三天,。
中國,、日本和朝鮮。國內分布在黑龍江,、吉林,、遼寧、安徽,、山西,、湖北、四川,、貴州,、云南、西藏,、臺灣等地,。云南省分布在麗江、玉溪,、易門,、中甸、德欽,、鶴慶,、蘭坪、大理,、巍山,、劍川、鄧川,、洱源,、楚雄、南華,、元謀,、祿豐、姚安,、祿勸,、武定、嵩明、曲靖,、昆明,、永勝、騰沖,。
在云南松茸常單生至群生,,分布于海拔1600-3200米的溫帶,寒溫帶的云南松,、華山松與櫟樹、杜鵑等混交林的密林中地上,。與東北的生于紅松,、赤松中略有不同。多生于20-50度山坡上,,土壤中性,,有深厚的腐殖質。與云南松,、華山松,、櫟屬的須根發(fā)生共生關系,形成菌根,,菌根常形成蘑菇圈,。生在大松樹與櫟樹、杜鵑等密林中的緩坡上,,一般6-11月間出菇,,8-9月間為出菇旺季。在云南出產(chǎn)橙蓋鵝膏的地區(qū)多出產(chǎn)松茸,。與松屬,、云杉屬、冷杉屬,、鐵杉屬的一些樹種形成的外生茵根關系,。
南北方產(chǎn)的松茸因為生長期限和氣候條件不同,在品質上有較大的區(qū)別,,北方松茸顏色發(fā)白,,質地硬實,香氣更濃郁,,營養(yǎng)成分高,。南方松茸顏色稍發(fā)黑,水分大潮濕,,易腐爛變質,,香味不濃,價格較低。
野生菌干巴菌
干巴菌又名松毛菌,,每年7~9月生長在馬尾松樹下,。這種菌沒有菌蓋和菌褶,簇生如牛牙狀,,故俗稱為牛牙齒菌,。干巴菌剛出土呈黃褐色,老熟時呈黑褐色,。肉質堅硬,、干燥、含有鈣,、蛋白質,、硫胺素等營養(yǎng)成分,有酷似腌牛肉干的濃郁香味,。腌牛肉干當?shù)匕傩辗Q為干巴,,因而此菌得名干巴菌。
干巴菌香味濃郁,、肉質堅韌,,含有鈣、鐵,、蛋白質,、硫胺素等營養(yǎng)成分,因有一般酷似腌牛肉干的濃郁香味,,而腌牛肉干群眾稱為干巴,,因而得名干巴菌。